共计 1420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原本以为收集到一个理性范本,可随着交流渐深,我慢慢发现:理性终究无法解答生命里所有的困惑。他的确擅长规划与预判,甚至能在脑海里预演未来的种种可能,但也正因头脑时刻高速运转,常年被失眠折磨。
那一刻我突然醒悟:我被情绪困扰,他被思维操控,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?不过是同处困境,一样的不自由。

因为不知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,索性把情绪打包沉进海底,将读不懂的感受全部视作异类,一股脑地排斥。可情绪怎么会凭空消失呢?不过是被压进了潜意识的深海。但被压抑的,终有一天会以更狰狞的模样爆发,逼你不得不直视。
有句话说:感受是灵魂的语言,是内心的召唤。人唯有与真实感受相连,才能触碰到自己的心,活出真正的自己。像我这样敏感脆弱的人,一颗玻璃心碎了又碎,可恰恰是在这反复破碎和重组的过程中,反而能接纳更多从前容不下的人事物。一个人如果从不犯错,就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局限;一个人如果从未感知到痛苦,就永远不会向内找答案。

看到这段时我几乎落泪。很难想象,这些老人是怀着怎样对被理解、被支持的渴望,才穿越天寒地冻,来到这个能接纳自己的地方。他们困在无法言说的创伤里,会失控、会暴怒,生活中没有可信任的朋友,甚至与家人也关系疏离。可在团体中获得的被理解、被支持的体验,成了他们生命里最可贵的光。
我那位超级理性的朋友也坦言,他出门从不问路,哪怕到了陌生地方,宁可迷路绕远,也绝不开口求助,因为——他说——因为我害怕被拒绝。然后我忽然明白:那些看似把所有人都推开的人,或许恰恰最怕孤独;他们表现得冷漠,只是因为无法分享内心深藏的恐惧。

– 外表越冷漠,内心越怕受伤;
– 控制欲越强,越怕失控的慌乱;
– 外表有多自大,内心就藏着多少自卑;
– 总把别人放在第一位的人,往往攒着最多的委屈与怨气;
– 感情里最先放手的人,或许最怕被抛弃;
– 拖延不是摆烂,恰恰是因追求完美而迟迟不敢行动。
当然,这一法则既可识人,也可识己。而且你越深刻了解自己,就越容易理解别人。作家蔡崇达曾在访谈节目上说:走进自我内心深处,是通往他人内心深处最快的途径。
从前总觉得理性的人比自己”高级”,如今才懂,众生平等。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解的课题,都在尝试不同的解法,努力突破自身的局限。人类说着不同的语言,过着迥异的生活,可走到内心最深处,我们如此的相似——会害怕,会逃避,会伪装,也一样渴望被爱、被接纳,渴望自由,渴望活出真正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