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1319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一、什么是特性?从分类到分级
特性是产品或过程的可测量特征,分为两类:
- 产品特性:图纸标注的尺寸、性能等(如刹车片厚度、材料强度);
- 过程特性:影响产品特性的过程参数(如焊接温度、注塑压力)。
而按风险等级,特性被划分为:
- 特殊特性:影响安全、法规、功能或装配的关键项;
- 一般特性:变差合理且无重大风险的参数。
示例:
车门锁的横向载荷若不达标,可能导致行驶中车门意外打开——这类涉及国家强制安全标准的特性,即为 “关键特性(CC)”,需用 “▼” 标识严控。
二、特殊特性如何分级?风险决定等级
并非所有特殊特性同等重要。根据对客户的影响程度,分为三级:

三、识别特殊特性:FMEA是核心工具
特殊特性不会自动“现身”,需通过FMEA(失效模式分析) 系统性识别:
- 设计阶段(DFMEA):
锁定与高风险失效(严重度9~10)相关的 “潜在特性”:- YC(潜在关键特性):如方向盘转向柱强度不足导致断裂;
- YS(潜在重要特性):如车窗升降异响影响体验。
- 过程阶段(PFMEA):
将DFMEA中的YC/YS转化为产线控制点:- YC → CC:方向盘强度需100%探伤检测;
- YS → SC:升降电机装配扭矩需SPC监控。
关键规则:
所有CC必须对应DFMEA中的YC,且控制点需设在过程最有效的工位(如热处理工艺参数控制)。
四、特殊特性的行业符号:车厂各有“密码”
不同主机厂用独特符号标识特性,供应链企业需严格遵循:

行业动态更新(2023-2025):
- 通用(GM):新增 KPC(关键产品特性) 与 KCC(关键控制特性) 子类标识(如:电池防爆阀开启压力→KPC;激光焊接熔深→KCC);
- 丰田:2023年起安全特性强制统一 “A”标识(如:刹车助力器密封性),原有符号范围收紧;
- 中国车企:比亚迪“刀片电池”热失控监测参数需用 △! 标识(2024企业标准)。
(注:供应链企业需每季度核查主机厂CSR更新)
五、为什么特殊特性管理不容忽视?
某零部件厂曾因忽略“HI”(高影响特性)标识,导致某批次零件尺寸超差。虽然不影响终端用户,但造成生产线停线3小时,损失超百万。这印证了:
- 安全是底线:CC特性关乎人命;
- 客户满意度是竞争力:SC特性决定产品体验;
- 过程稳定性是成本关键:HI特性影响生产效率。
特殊特性管理绝非纸上流程,而是将风险思维嵌入制造基因。从设计FMEA的风险预判,到产线控制计划的精准执行,每一步都在为安全与品质加锁。理解特性分级逻辑、掌握FMEA工具、吃透客户符号标准——这三把钥匙,正是打开零缺陷制造之门的核心密码。
本期知识卡:
福特特殊特性名词
- YC:DFMEA中关联严重度9~10失效的特性
- OS:影响操作者安全的过程特性(如冲压防护装置)
- HI:仅影响内部生产效率的特性(如导致设备停机的参数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正文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