控制计划中控制方法,到底应该怎么填

13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2516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把“控制计划”里那个“控制方法”到底填什么,给你彻底讲明白。它既不是只填“记录”,也不是只填“作业指导书”,而是描述你具体“怎么做”来控制那些重要的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

想象一下,控制计划就像是给生产过程开的“药方”和“监控方案”。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就是你要重点关注的“健康指标”(比如血压、血糖)。“控制方法”这一栏,就是写清楚你用什么“手段”来确保这些“健康指标”达标、稳定,不出问题。

核心原则:控制方法 = 你采取的“具体行动”或“使用的工具”来保证特性合格。

一、 控制方法针对什么?

  • 产品特性:
     最终产品上看得见、测得出的东西。比如:一个螺丝的长度、一个手机壳的颜色、一个零件的孔径大小、一个焊接点的强度。
  • 过程特性:
     在生产过程中,直接影响产品特性的参数或条件。比如:注塑机的温度、焊接机的电流和时间、烘料的时间、涂胶的厚度、设备的转速、夹具的压力。

二、 控制方法到底填什么?(重点来了!)

你需要描述具体、可操作的方法。可以理解为:“用什么工具/方法 + 怎么用 + 达到什么目的(可选,有时隐含)”。以下是最常见的类型和写法:

  1. 防错(Poka-Yoke):这是最高级、最理想的控制方法! 它能在问题发生前就预防住。
    • 光电传感器检测零件有无(防止漏装)
    • 导向销确保零件正确方向安装(防止装反)
    • 扭矩枪带自停和OK/NG指示灯(防止扭矩过大/过小)
    • 设备参数超差自动停机
    • 物料扫码匹配,错误物料无法启动设备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直接写你用的防错装置或原理。
  2. 统计过程控制(SPC): 用于监控过程是否稳定、有能力,预测趋势,提前干预。常用于关键特性。
    • Xbar-R 控制图(每2小时抽5件)
    • P 控制图(每班监控不良率)
    • Cpk 计算(每班/每日)
    • 预控图(首件及每间隔生产后)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写清楚你用哪种SPC工具,监控频率,样本量。
  3. 检验/测量/测试: 这是最基础的方法,通过检查来发现问题。
    • 首件、末件用卡尺测量孔径,记录于《首末件检验记录表》
       (包含了工具、对象、频率、记录)
    • 每2小时用通止规全检螺纹通止
       (工具、对象、频率、方式 – 全检)
    • 自动测试台100%测试电路板功能,结果自动存储
       (工具、对象、方式、隐含记录)
    • 操作工自检外观(无划伤、脏污),每件
       (对象、方式、频率)
    • 巡检员每1小时用色差仪抽检2件颜色,记录于《巡检记录表》
       (角色、工具、对象、频率、样本量、记录)
    • 出货前按AQL 1.0 抽样检查包装外观
       (标准、对象)
    • 用什么工具检?
       (量具/设备)
    • 检什么?
       (针对哪个特性)
    • 怎么检?
       (是全检?抽检?频率?)
    • 记录要求?
       (如果需要记录,写清楚记录方式)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关键点来了! 不能只写“检验”或“记录”。
  4. 过程参数监控: 直接监控那些关键的过程参数。
    • 温控仪实时监控回流焊炉温曲线,超差报警
       (工具、对象、方式 – 实时、报警)
    • 设备HMI界面监控注塑压力、保压时间,操作工每30分钟确认并记录
       (工具、对象、角色、频率、记录)
    • 定时器控制烘料时间,时间到自动停止
       (工具、对象、方式 – 自动停止)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写清楚监控什么参数,用什么监控,频率,以及如何处理(特别是如果有自动控制)。
  5. 文件/标准确认: 确保操作依据正确。
    • 作业前确认使用最新版WI-001作业指导书
       (文件、时机)
    • 换模后首件对照极限样品
       (时机、工具 – 样品)
    • 班组长开班前确认参数设定与SOP一致
       (角色、时机、文件)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不能只写“作业指导书”。要写清楚确认什么文件,谁确认,什么时候确认。
  6. 维护/点检: 确保设备/工装状态良好。
    • 每日开班前按《设备点检表》点检冲床模具状态
       (对象、频率、文件)
    • 每周按计划对焊接机进行预防性维护
       (对象、频率)
    • 怎么写?
       写清楚点检/维护的对象、项目、频率、依据。

三、 为什么不能只写“记录”或“作业指导书”?

  • 只写“记录” (比如:填写检验记录):
     这太模糊了!记录是结果的载体,不是控制方法本身。控制方法是产生这个记录的动作(比如“用卡尺测量”)。写“记录”无法指导现场具体怎么做控制。
  • 只写“作业指导书” (比如:参照WI-001):
     这也不够具体!作业指导书是操作的总纲,里面可能包含很多步骤。控制方法需要明确指出针对这个特定特性,在作业指导书里具体执行哪个关键动作(比如作业指导书里的“步骤5:用千分尺测量厚度”)。只写作业指导书编号,审核员或操作工还得去翻厚厚的文件找具体点。

四、 总结给小白工程师的填表口诀

  1. 看对象:
     先看清楚这行控制的是“产品特性”还是“过程特性”?
  2. 想方法:
     针对这个特性,我们现场实际用什么具体手段来保证它不出问题?是机器自动防错了?是工人用工具测量了?是电脑在监控曲线了?是班长在检查文件了?
  3. 写具体:
     把上面想到的“具体手段”清晰、简洁地写出来!动词+工具/对象+(频率/样本量)+(记录要求)
    • 好的例子:每2小时用卡尺抽检3件长度,记录于QR-005
    • 不好的例子:检验记录参照SOP(太笼统!)。
  4. 优先级:
     首选防错和SPC(如果适用且可行),它们最能预防问题。检验是基础,但要写具体。
  5. 一致性:
     控制计划里写的“控制方法”,必须和现场的作业指导书(SOP/WI) 以及实际的检验指导书(SIP) 内容保持一致!不能计划写一套,现场做另一套。

五、 举个完整例子(假设一个简单的机加工步骤)

  • 过程步骤:
     钻孔
  • 产品特性:
     孔径 Ø10.0±0.1mm
  • 过程特性:
     主轴转速 3000±50 RPM
  • 控制方法 (孔径 – 产品特性):
    • 选项1 (防错):带自反馈补偿的智能钻头,实时调整保证孔径 (高级!)
    • 选项2 (SPC):X-R控制图(每1小时抽5件) (监控趋势)
    • 选项3 (检验):首件、末件及每2小时用内径千分尺抽检2件,记录于《孔径检验记录表》 (常见写法)
  • 控制方法 (主轴转速 – 过程特性):
    • 选项1 (防错/监控):设备HMI设定并锁定转速,超差±50RPM自动停机报警 (理想)
    • 选项2 (监控):操作工每1小时在设备HMI界面确认转速显示值,记录于《设备参数点检表》 (基础监控)

记住: 控制计划是活的!如果现场改进了控制方法(比如把人工抽检换成了自动检测防错),控制计划一定要及时更新!填好“控制方法”这一栏,是确保产品质量稳定、生产过程受控的关键一步。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豁然开朗!

正文完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